2007/05/01

Rock’n’Roll 搖滾樂 – 反叛精神

如果說爵士樂是黑人與生俱來就懂的節奏, 那麼相對黑人以外的其他人種, 搖滾樂就是這些人的天生節奏。 這是結果論, 因為儘管爵士樂在美國大紅大紫, 在美國以外的地方, 卻無法製造到相同的熱潮。 反觀搖滾樂, 由貓王和披頭四帶起的熱潮和影響, 卻是世界性的, 不論是歐洲還是北美, 遠在亞洲的地方也深受這股熱潮影響。

雖說搖滾樂的興起和美國五、六十年代的社會環境有關, 但這種地域性的因素並沒有局限了搖滾樂在世界其他地方的發展。 反觀爵士樂同樣也建基於美國的獨特社會背景下, 是貧苦大眾的音樂, 但它並沒有在別的地方的貧苦大眾間流行起來 (倒是相反, 爵士樂升上神檯之後, 追求爵士樂的都不是貧苦大眾)。

要找出原因, 應去翻開音樂的本質 – 那是一種情感的表達, 動人的音樂之所以動人是因為可以震撼人心。爵士樂由藍調支生出來, 藍調音樂的本質正如字面所說, 就是憂鬱, 爵士樂也是在低下層的黑人間興起的, 音樂在他們而言, 不是為了抒發感情, 就是為了忘卻現實生活的煩惱, 立足點頗為消極, 是深夜自醉自憐的負面情緒。 而搖滾樂呢? 那是一團反叛的火, 興起的時候, 說的是對各種社會問題的控訴, 抱著的是憤怒和激情, 而這些都是向著太陽狂呼的正面情緒。

這些情緒深深影響了音樂上的特質, 爵士樂的節奏搖擺得來似是扭擰 (也許是樂器音色的關係), 再沉重的內容經爵士樂表達出來感覺始終輕描淡寫, 的確令人忘憂, 不帶一點暴力。 搖滾樂卻處處充滿爆炸力、能量和陽光的氣息, 再深沉的歌詞配上搖滾樂至少也會變成忿忿之言, 帶有破壞/挑釁的力量, 挑起激情。

我想這就是爵士樂和搖滾樂在美國以外的地方待遇不一的原因。 世界各地也有反叛青年, 對同一件不公義的事, 可以選擇的話, 衝動地作憤怒的反擊遠比憂鬱自憐或是一醉以忘憂容易 – 也更易被年輕人接受。 永遠都會有不公義的事發生, 當在搖滾樂興起那年代成長的一代人成了父母, 激情開始冷卻, 因為他們自己變成了制度的執行者, 沒什麼再想要反叛, 也難以避免地在沒辦法的情況下學會了妥協, 想要的是正軌的生活, 他們的孩子卻繼承了這種精神 – 為了反抗這樣的父母和社會 – 要繼承憤怒遠比繼承憂鬱容易。 同樣道理, 這樣的情緒也比較容易得到世界其他人的認同。

搖滾樂已經植根世界各地, 也是現在主流音樂的一部份, 反叛的精神在這主流之中已經沒有那麼明顯, 但澎湃的音樂仍然深得世界各地的人的喜愛。 也許二十年之後又會有新興的音樂, 然後把我們這一代的音樂淘汰, 希望到時成為了年長一輩的我們這一代人, 可以放開胸襟, 接受新的事物, 不要成為那些現在我們稱之為制度和掌權者或是壓迫者的角色。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還是一句: 主觀
看完一笑置之就好了

沒有留言: